文章作者:张鹤敏
“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思想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,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分析综合能力。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的综合判断或推理,要求考生答出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、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、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。这个考点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,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。对于客观题型,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,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。而有的省市如湖南卷则采用简答题的方式对此进行考查,这样难度就会大一些。为此在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:
捕捉材料信息。理解全文,扫清文字障碍,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。我们要遵循局部—整体—局部的原则,认真地研读材料。当然,对于一篇文言文,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懂,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,也可运用“跳读”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。在准确理解词意、句意、段意的基础上,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,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,哪些是次要信息,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,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。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、记叙的角度、叙述的语气、相关的议论抒情等,要做到心中有数。比如年高考湖南卷第8题,要求结合文意,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“欣赏叹诧”的原因。要解答本题,就需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,捕捉与试题相关的信息,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。本文在对比中凸显严子的高尚节操,以其胸臆发之为文,则其旨“矫然拔俗”至于为世俗所讥笑,其“论理论事,明快严峭”至能“以笔杀人”。作者对严祺先文章的赞颂之情,毫无隐晦,溢于言表。将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。
把握文章要素。对于记叙文,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人物、什么事,人物关系怎么样,事情的原因、过程、结果怎么样,然后进一步思考人物活动和事件表现出的思想意义。对于文言文来说,由于文化背景和行文特点的隔膜和差异,弄清其中的人和事,有时也并非易事。如古人称谓复杂,同一个人物在一篇文章中可能有多种称呼,如不了解,很可能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多个人,以致把内容理解偏了。对于议论文来说,首先要弄清文章的论点,并要理清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论据和方法。文言文中的一般性议论文,结构比较单纯,论点论据也比较明显,弄懂文句之后,把握内容、概括中心思想并不难。比如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,将《宋史·何灌传》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,然后选择较为主要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。A项是说何灌有军事才能和精妙射技,并在守边时大显神威,以致多年后契丹太师都感到惊恐。B项是说何灌受到徽宗赞许,徽宗召问他时,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,形象生动。C项是说何灌的举措得到皇上认可,为完成运粮任务,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,在招募射士时,又提出修渠引水,兴造良田,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。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,没有概括失当之处。至于D项,说何灌阻止溃退未成,这不符合事实,与原文意思不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