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作文素材 > 初中作文素材
易优作文网——历史人物在春秋乱世中的选择与初中作文价值立意

历史人物在春秋乱世中的选择与初中作文价值立意


叶瑶霏   (济南市市中区经纶中学​)

标签: 孔子 国学     2025-10-15


Word格式下载

全文2440字

苏州小学语文培训,苏州中考语文培训

那天晚上,我正坐在书桌前改作文,女儿端着一杯热牛奶轻轻走过来,说:"爸爸,这篇作文我写了半天,老师说立意不够深刻."我接过本子一看,题目是,她写的是孔子.字迹工整,事例也清楚,可确实----就像一杯白开水,喝得下去,却没什么味道. 易优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-5-9898),苏州中小学生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
我笑了笑,摸了摸她的头:"你知道吗?孔子当年可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讲课的圣人.他是个在春秋乱世里颠沛流离,四处碰壁的'流浪老师'."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提分班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
她眨眨眼:"啊?那他还值得敬佩吗?"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(TEL:181-1815-9898)

我说:"正因为他颠沛流离还坚持理想,才更值得敬佩啊." 苏州小学生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
这让我想到,其实很多历史人物在春秋那个"礼崩乐坏"的时代,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.而这些选择背后藏着的信念,挣扎和坚持,恰恰是我们教孩子写作文时最该挖掘的"价值立意". 苏州易优吴老师初中语文高效提分(Tel:181-1815-9898)

乱世中的选择: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有温度的坚持

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
乱世中的选择: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有温度的坚持

春秋时期,周天子名存实亡,诸侯争霸,今天你打我,明天我灭你.在这种环境下,人该怎么活?有人选择投靠强权,比如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;有人选择归隐山林,像老聃骑青牛出关,一去不回头;也有人像孔子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,想劝君王行仁政. 苏州吴中区小学生语文提优,苏州名校冲刺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20余年辅导经验,每年都有数十个成功案例。

这些都不是简单的"好人"或"坏人"的标签能概括的.他们每个人都在乱世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,而这些选择,往往伴随着痛苦,孤独甚至失败.

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
比如孔子,在陈蔡之间被围困七天,断粮,弟子饿得站不起来,他自己却还在弹琴唱歌.子路忍不住问:"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?"孔子说:"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."意思是,君子就算穷困也不改志向,小人一穷就啥都干得出来.

你看,这不是一个"坚持理想"的空口号,而是在绝境中依然守住底线的真实人性.如果我们写作文只写"孔子很伟大",那太单薄了.但如果你写"他在饿肚子的时候还在讲道理",孩子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力量.

所以,当孩子写历史人物时,别急着贴"高尚""勇敢""爱国"的标签.先问问:他当时面对什么?他为什么这么选?有没有别的路?他后悔过吗?把这些"人性的褶皱"打开,立意自然就有了温度.

'从"做了什么"到"为什么做":作文立意的深层挖掘'

从"做了什么"到"为什么做":作文立意的深层挖掘

很多孩子写历史人物,习惯罗列事迹:屈原投江,勾践卧薪尝胆,荆轲刺秦....然后总结一句:"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."结尾高喊口号,戛然而止.

这样的作文,老师看了直摇头,不是因为写得不对,而是太"平"了.就像吃饺子只啃皮,馅儿没咬到.

真正打动人的,不是他们"做了什么",而是"为什么这么做".

举个例子,同样是面对失败,勾践能睡柴草,尝苦胆,十年生聚,最终灭吴.可如果只写"他很有毅力",那就浪费了这个人物.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想:他每天舔苦胆的时候,心里在想什么?他是怎么忍住不去喝酒吃肉的?他有没有一瞬间想放弃?

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:"如果你是勾践,刚当上国王就被打败,要去做奴仆,你会怎么想?"有个孩子说:"我觉得他一定恨极了自己,也怕极了将来.可正是这份羞耻心,让他每天都不敢放松."

多好的句子!这就是从行为走向内心的思考.作文的立意,就藏在这种"设身处地"的共情里.

再比如写伍子胥,他为了报仇,带兵攻破楚国,掘墓鞭尸.表面看是"复仇成功",可深想一层:一个人为了仇恨活了一辈子,最后真的快乐吗?他的选择带来了正义,还是又一场悲剧?

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一旦孩子开始思考,他们的作文就不会再是"复制粘贴式"的赞美文,而是有了自己的声音.

'把古人拉进现代生活:让历史人物"活"在作文里'

把古人拉进现代生活:让历史人物"活"在作文里

有次家长会上,一位妈妈问我:"我家孩子背了很多历史故事,可一到写作文就用不上,怎么办?"

我说:"试试让孩子和古人'聊天'."

比如,你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:假如孔子来你们班当一天实习老师,他会怎么评价你们的考试排名?他会支持"内卷"吗?他会怎么开导一个成绩不好却爱画画的同学?

孩子一旦开始想象这种对话,历史人物就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名字,而成了有态度,有脾气的"真人".

我班上有位学生写过一篇,写得特别有趣.他说苏武在北海牧羊第十年,终于发了一条朋友圈:"今天又看到南飞的大雁,它们大概不知道,我已经十年没吃过一口米饭了.但节杖还在,心就没丢."配图是一根破旧的使节,背景是茫茫雪原.

底下张骞评论:"兄弟,挺住!"李陵默默点了赞.

全班笑翻,老师却给了高分.为什么?因为这篇作文不仅用了历史知识,还赋予了人物情感和现代语境,让古老的气节变得可感可触.

所以,别总让孩子"致敬""学习""铭记",让他们试着和古人交朋友,听他们说话,替他们委屈,为他们着急.这样写出的作文,才有血有肉.

家长可以怎么做:从饭桌对话开始培养思辨力

家长可以怎么做:从饭桌对话开始培养思辨力

我知道很多家长一听到"作文立意"就头疼,觉得这是老师的事.其实不然.立意的本质,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.而这种理解,往往是从日常对话中悄悄长出来的.

晚饭时,不妨试试这样聊:

"今天历史课讲到商鞅变法,你觉得他最后被车裂,是因为他太狠,还是因为动了贵族的奶酪?"

"如果你是项羽,垓下之战后,你会选择过江重新来过,还是像他那样自刎?为什么?"

不要急着纠正孩子的答案,哪怕他说"我觉得项羽太要面子了,不如刘邦现实".这恰恰说明他在思考,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.

我女儿有次说:"我觉得范蠡挺聪明的,赚了钱就跑路,不像文种非要留下来,最后被勾践杀了."我说:"那你是不是觉得,有时候'功成身退'比'鞠躬尽瘁'更难?"

她愣了一下,点点头.

那一刻,我知道她已经开始理解"选择背后的代价"了.

这种对话,不需要正襟危坐,也不用引经据典.它可能发生在等红灯时,发生在陪娃遛狗的路上,甚至发生在催他洗澡的十分钟里.关键是,我们愿意停下来,听听孩子怎么看世界.

写作文,归根结底,是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.而历史人物,就是一面镜子,照见过去,也映出今天的我们.

回到开头那篇,后来女儿重写了.她写道:"孔子最让我佩服的,不是他会背,也不是他收了三千弟子,而是他在被人嘲笑'像丧家之犬'的时候,还能笑着说:'然哉然哉,是说我像吧.'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也接受别人不理解他."

我看完,心里暖暖的.

这才叫立意----不是抄来的格言,而是从思考里长出来的一颗种子.



小学语文题库,初中语文题库,高中语文题库



投诉与建议
此页面存在的问题*
违法违规
知识错误
抄袭他人
其他原因
问题描述*
联系方式*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