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天晚上,我正坐在书桌前翻看儿子的作文本,眉头越皱越紧.他写了一篇题为的文章,通篇都是"勤奋学习""乐于助人""热爱劳动",结尾还加了一句:"他是我心中的榜样!"----典型的学生腔,干巴巴的,像一碗没放盐的汤.
苏州小学语文提优培训,就找易优吴老师,20余年辅导经验,数百成功案例。(TEL:181-1815-9898)
我叹了口气,把本子合上,心里想:这孩子不是不会写,是缺了点"魂".
苏州中考语文提分,就找易优吴老师,针对性强,提分就是快(TEL:181-1815-9898)。
其实啊,写作文最难的,从来不是字数不够,结构不清,而是----没有"味道".那股让人读着读着就眼前一亮,心头一震的味道.而我一直坚信,这种味道,藏在历史里,尤其是春秋那段刀光剑影又情义千钧的岁月里.
苏州小学生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春秋时期,礼崩乐坏,诸侯争霸,可恰恰是在这样的乱世中,走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,有情有义的历史人物.他们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名字,而是能走进我们作文里的"活素材".只要用得巧,一篇平平无奇的作文,立刻就能"活"起来.
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提分班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小学生语文培训,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</a>
管仲与鲍叔牙:友情的最高境界
记得有一次,我班上的一个女生写"朋友",开头就是:"我和小美从一年级就认识了,我们一起上学,一起写作业."看得我直打哈欠. 苏州易优中考语文培训,吴老师语文课(Tel:181-1815-9898)
我就问她:"你知道管仲和鲍叔牙吗?"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,中小学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://www.Euzw.net/miniform.html
她摇头.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(TEL:181-1815-9898)
我笑着说:"他们俩才是真朋友."
管仲年轻时穷,做生意总让鲍叔牙出大头,赚了钱自己拿得多;别人说他贪,鲍叔牙却说:"他家有老母要养,我能不多让他点吗?"管仲打仗时总往后躲,别人说他胆小,鲍叔牙却说:"他不是怕死,是惦记着母亲没人照顾."后来管仲当了齐国宰相,第一件事就是推荐鲍叔牙做更大的官.他说:"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."
你看,这才是友情的深度.如果你写"朋友",能引用这个故事,哪怕只写一句:"真正的理解,不是陪你笑,而是懂你为何沉默."----阅卷老师的眼睛,一定会亮一下.
晏婴使楚:不卑不亢的智慧
还有一次,我侄子参加演讲比赛,主题是"自信".他背得滚瓜烂熟,但语气太冲,像在喊口号.我说:"你试试讲讲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."
他瞪大眼睛:"晏子?那个矮个子?"
我笑了:"对,就是他.楚王故意开个小门让他钻,想羞辱他.晏子站在门口说:'这是狗洞,不是人门.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,那就请让我钻狗洞吧.'楚王一听,赶紧开了大门."
后来楚王又说:"齐国没人了吗?怎么派你这么个小个子来?"晏子答:"我们齐国人多到衣袖能遮天,汗水能下雨,怎么能说没人?只是我们国家有个规矩:贤人出使贤国,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.我最不中用,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."
全班孩子听完都笑翻了.但这笑里,藏着一股劲儿----不卑不亢,以智取胜.
你写"自信",不必说"我抬头挺胸,勇敢发言",你可以写:"真正的自信,不是嗓门大,而是像晏子那样,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,却不失风度."
子路负米:孝心不在豪言壮语
去年教师节,一个学生送我一张手绘卡片,上面写着:"老师,您像子路一样孝顺."我愣了一下,随即眼眶有点热.
原来他妈妈腿脚不便,他每天放学背她上楼.他不好意思直接说,就在卡片背面悄悄写了"子路负米"四个字.
子路是孔子的学生,家里穷,为了给父母吃上米,要走一百多里路去借粮,再背回来.有人问他累不累,他说:"亲老者,不敢言劳."----父母年迈,做儿女的,哪敢说辛苦?
这个故事多适合写"亲情""孝心""坚持"啊!比起空喊"我爱我的爸爸妈妈",不如写一句:"我不怕每天多走二十级台阶,因为几百年前,有个叫子路的人,曾背着米走过百里山路."
真实,动人,有力量.
孔子困于陈蔡:逆境中的光芒
有一次模拟考,作文题是.大多数孩子写的都是"考试失利后我努力复习""跑步摔倒后我重新站起".虽然真诚,但雷同.
我就在班上讲了个故事: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,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,断粮七天,随行弟子有的病倒,有的动摇.子路忍不住问:"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?"
孔子说:"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."意思是:君子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原则,小人一倒霉就胡作非为.
然后他继续弹琴,给学生讲课.那种在绝境中仍保持精神高贵的姿态,比任何"我永不放弃"的口号都更震撼.
你写"面对困难",可以这样开头:"七天没饭吃,老师还在弹琴----这不是小说,是两千多年前真实发生的事."
瞬间,你的作文就有了历史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.
其实啊,春秋故事就像一座宝藏,等着孩子们去挖.它们不遥远,不枯燥,反而充满了人情味,智慧和力量.关键是----怎么用.
我常跟家长说:别急着给孩子买作文范文集,先陪他读几个春秋故事.晚饭后,聊一聊管仲为什么能成大事,或者问问他:"如果你是晏子,你会怎么回应楚王?"
讨论的过程,就是思维生长的过程.
等他某天写作文时突然冒出一句:"这让我想起鲍叔牙推荐管仲时的样子...."----你就知道,那碗"没盐的汤",终于有了滋味.
语文不是死记硬背,作文也不是堆砌好词好句.它是表达,是思考,是把心里的东西,用有温度的方式说出来.
而春秋那些人,那些事,正是最好的"温度源".
下次你家孩子抓耳挠腮写不出作文时,不妨轻轻问一句:"要不要听个故事?关于一个矮个子外交官,或者一个背米走百里的年轻人?"
说不定,他抬起头,眼睛发亮地说:"老师,我想写这个.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