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天晚上,我正坐在书桌前改作文,窗外雨点轻轻敲打着玻璃.女儿趴在一旁写作业,突然抬头问我:"爸爸,为什么我写了那么多的人物,老师还是说'立意不够深刻'?"我愣了一下,放下红笔,笑了笑说:"你知道吗?很多人读,只看到了打打杀杀,谋略计策,却没看到那些人物背后藏着的'人生大道理'.写作文也是一样,光堆人物不行,得让这些人物'活'起来,帮你说出你想表达的东西." 易优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,是时候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了----怎么从里的人物出发,把作文的主题一步步"升上去",写出有温度,有思考的文字.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提分班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提分班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关羽:忠义不是口号,而是选择
说到,谁不知道关羽?青龙偃月刀,赤兔马,过五关斩六将,听着就热血沸腾.可如果我们写作文只写他"很厉害""很忠诚",那跟抄人物简介没啥区别.
苏州吴中区小学生语文提优,苏州名校冲刺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20余年辅导经验,每年都有数十个成功案例。
真正打动人的,是他面对选择时的样子.比如"千里走单骑",他明明可以留在曹操那儿享荣华富贵,但他选择了护送两位嫂嫂,一路风餐露宿也要回到刘备身边.这不是简单的"忠",而是在诱惑和安逸面前,依然坚持内心认定的东西. 小学生语文培训,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</a>
有一次我让学生写"我最敬佩的人",一个孩子写了关羽,开头是:"我觉得关羽像我们班值日最认真的小明."全班都笑了,但接着她写道:"小明每天最后一个走,检查灯关了没有,黑板擦干净没有.就像关羽,哪怕没人监督,他也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责任."你看,这就把"忠义"从古代拉到了现实,主题一下子就有了温度.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(TEL:181-1815-9898)
所以教孩子用关羽这个素材,别只讲他的战绩,要引导他们去想:什么是真正的坚守?在今天,我们又该为什么事坚持到底?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,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://www.euzw.net/mIniform.html
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诸葛亮:智慧不只是算计,更是担当
提到诸葛亮,很多孩子第一反应是"神机妙算""草船借箭真聪明".没错,他是智者,但如果我们只把他当成"解题高手",那就太可惜了.
我曾问一个五年级的孩子:"你觉得诸葛亮累吗?"他一愣,然后点点头:"他天天熬夜写计划,还总怕出错."我说:"对啊,他不是不怕失败,而是明知可能失败,还要去做."
六出祁山,七擒孟获,到最后病死五丈原.他拼尽一生,不是为了赢,而是为了"兴复汉室"这个理想.这种"知其不可为而为之"的精神,才是诸葛亮最闪光的地方.
有个学生写,没有写科学家,医生,而是写了诸葛亮.她说:"我不一定聪明绝顶,但我希望像他一样,做事认真负责,答应别人的事,拼了命也要做到."她的老师看完眼眶有点湿.
所以当我们用诸葛亮当素材时,不妨问问孩子:你有没有为一件事拼尽全力过?哪怕结果不如意,你也愿意坚持吗?把"智慧"升华成"责任感"和"使命感",主题自然就深了.
曹操:复杂比完美更真实
说实话,小时候我也讨厌曹操,"挟天子以令诸侯",奸诈狡猾.可随着年岁增长,再读,我发现他其实是个特别"真实"的人.
他会吟诗:"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"也会流泪:痛失郭嘉时大哭"哀哉奉孝,痛哉奉孝!"他野心勃勃,但也爱才如命.他一边说着"宁教我负天下人",一边又重用张辽,徐晃这些曾是敌将的人.
有一次,一个初中生写"我眼中的曹操",开头就说:"我觉得曹操像我爸."我吓了一跳,结果他解释:"我爸工作很拼,有时候对我严厉,甚至发脾气,但他其实很在乎这个家.曹操也一样,他想统一天下,手段狠了些,但他不是为了自己享乐."
这篇作文后来被当作范文朗读.因为它打破了"好人=完美,坏人=十恶不赦"的思维定式,让孩子明白:人可以是复杂的,而理解复杂,才是成熟的开始.
所以教孩子写曹操,别急着贴标签.可以引导他们思考:一个人做了错事,是不是就一无是处?我们能不能既批评他的行为,又理解他的处境?这样的思辨,正是高分作文需要的"深度".
小人物的大光芒:别只盯着主角
讲,大家总围着刘备,关羽,张飞,诸葛亮转.可你知道吗?有时候,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,一个动作,反而最能戳中人心.
比如赵云救阿斗,抱着婴儿在乱军中冲杀.有人问他:"你为什么不先把孩子放下,打赢了再来接?"赵云说:"主公只有这点骨血,我岂敢轻放?"
这句话平平淡淡,却重如千钧.它让我们看到,真正的忠诚,不是喊口号,而是在生死关头,本能地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还重.
还有蒋琬,诸葛亮死后接任丞相.他不像诸葛那样光芒万丈,但他稳稳当当地治理国家,让蜀汉多撑了好些年.有人说他"平庸",可我觉得,能在巨人的阴影下默默扛起责任,本身就是一种伟大.
我带的一个学生写,用了蒋琬的例子.她说:"就像我们班的劳动委员,从来不抢风头,但每天放学都检查门窗,三年没落下一天.他不是最亮的星,却是最让人安心的那一颗."
你看,从小人物切入,反而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.家长在指导孩子积累素材时,不妨提醒他们:别只盯着"大英雄",多看看那些默默做事的人.他们的故事,往往更有力量.
写到这里,雨已经停了.女儿合上作文本,抬头问我:"那我下次写作文,是不是不能只写'诸葛亮很聪明''关羽很勇敢'了?"我笑着点头:"你要写他们为什么聪明,为什么勇敢,他们在害怕的时候做了什么,他们在孤独的时候想着什么.这样,人物才会走进读者心里."
是一部历史小说,但它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人性的光辉与挣扎.当我们教孩子用这些人物写作文时,其实是在教他们如何观察世界,如何理解他人,如何表达自己.
素材积累,从来不只是背几个人物事迹.它是让孩子学会从故事中提炼思想,把古人的选择,变成自己的思考.这才是写作的意义,也是阅读的真正价值.
下次你和孩子一起读,不妨停下来问问:"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做?"答案不一定正确,但每一次思考,都在悄悄提升作文的"立意高度".
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陪他们一起,慢慢走完这条从"知道"到"懂得"的路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