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批改学生作文,看得我直挠头.翻来覆去都是"诸葛亮足智多谋""关羽忠义无双""曹操奸诈狡猾",仿佛就是一本标准答案手册,谁谁谁必须代表什么品质,写进作文里就万事大吉.可问题是----这样的文章读着像嚼口香糖,嚼了半天没味道. 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咱们的孩子不是不会写,是太会"套".一提,脑子里立刻跳出几个标签,贴完收工.但你有没有发现,孩子写这些人物时,眼神是空的?因为他们根本没真正"看见"这些人,只是在背人设简介.
易优语文培训,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://www.Euzw.net/miniform.html
今天咱们不走寻常路.与其让孩子把人物当"道德标本"供着,不如让他们钻进这些人的皮囊里,听听心跳,看看犹豫,感受那些藏在刀光剑影背后的温度.这才是让老故事焕发新生命的钥匙. 苏州小学生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易优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别再让诸葛亮只会摇扇子了
说到诸葛亮,孩子们张口就是"神机妙算""鞠躬尽瘁".写,八成是他.可你问孩子:"诸葛亮累不累?"他们愣住.是啊,我们总夸他聪明,却从不问他苦不苦.
易优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我班上有个学生写过一篇小练笔,题目叫.她没写火烧赤壁,也没写七擒孟获,而是想象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某个深夜:油灯昏黄,案上堆满军报,他咳嗽着揉太阳穴,侍从劝他休息,他摆摆手说"再看一眼".窗外秋风萧瑟,帐外士兵熟睡,只有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.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,中小学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://www.Euzw.net/miniform.html
这篇文章让我眼眶发热.她没写"伟大",却让我看见了伟大背后的孤独与坚持.这才是鲜活的诸葛亮----不只是个智慧符号,而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把命搭进去也要守住承诺的普通人. 苏州易优中考语文培训,吴老师语文课(Tel:181-1815-9898)
下次孩子再写诸葛亮,不妨问问:"如果他是你爸,天天加班到凌晨,你会怎么心疼他?"情感一通,立意自然就深了. 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关羽的红脸,真的只为了"忠义"吗?
再说关羽.一提他,孩子马上联想到"千里走单骑""华容道义释曹操".没错,这确实是忠义的高光时刻.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:关羽其实挺"傲"的.
里写他瞧不起黄忠,"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",连刘备封他五虎上将都差点拒不受命.这不是完美偶像该有的性格吧?可恰恰是这份骄傲,让他后来败走麦城时显得格外悲壮----不是因为敌人太强,而是因为他拒绝低头,拒绝妥协.
我儿子有次写作文卡壳,写关羽写到一半问我:"妈,关羽要是听了刘备的话,和东吴联姻,是不是就不会死了?"我一听,乐了.这问题多好!它跳出了"好人必胜"的童话逻辑,开始思考性格与命运的关系.
于是我建议他换个角度写:.他写了关羽若能放下骄傲,接受孙权提亲,蜀吴联盟或可延续,历史可能改写.结尾一句让我印象深刻:"有时候,真正的勇敢不是挥刀向前,而是弯腰捡起自己的尊严."
你看,一个"傲"字,竟能引出对处世智慧的思考.这比干巴巴地喊"我要学习关羽的忠义"有意思多了.
曹操:坏人也能写出好立意?当然可以!
最惨的是曹操,从小就被孩子当成"反派模板".一写"奸雄",就恨不得给他画个白脸,再配上阴险笑声.可里的曹操,哪是那么简单?
他会吟诗,"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";他爱才,哪怕对手是赵云,关羽,也忍不住赞叹;他流泪,在淯水之战痛失爱子曹昂时哭得撕心裂肺.这样一个复杂的人,凭什么只能当"坏人"?
我曾让学生做个小实验:把抄一遍,然后闭上眼睛读.有个女孩读完后说:"老师,我觉得曹操....有点寂寞."我说:"对喽!"
她后来写了一篇,写曹操一边打仗一边写诗,用文字安放内心的荒凉.她说:"他想要天下,可天下装不下他的孤独."这话出自一个初中生之口,我真是又惊又喜.
所以别急着给孩子贴"正反派"标签.曹操可以是野心家,也可以是诗人;可以是屠夫,也可以是父亲.当他立体起来,孩子的作文才能摆脱"非黑即白"的幼稚判断.
换个角度看,老素材也能炸出新火花
其实,就像一座老宅子,墙皮剥落,梁柱陈旧,可只要你推开一扇没注意过的门,里面可能藏着整间密室.
比如,你有没有想过:刘备摔阿斗,真的是因为心疼赵云吗?还是政治秀?
比如,周瑜打黄盖,苦肉计成功了,可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,他心里真没怨过?
再比如,司马懿装病躲曹爽,躺在床上哆嗦,可夜里睁眼时,眼里有没有闪过一丝冷笑?
这些细节,课本不讲,考试不考,但正是它们,让历史人物从纸面站了起来,有了血肉和呼吸.
我常跟学生说:"写作文不是复述故事,是替古人说话."你要替诸葛亮说出疲惫,替关羽说出骄傲,替曹操说出孤独.当你开始替他们"代言",你的文章就有了温度.
前两天,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交来一篇周记,写的是.她说,貂蝉每天梳头时,镜子里的人是谁?是董卓的妾?吕布的心上人?还是王允手里的一枚棋子?最后她写道:"她照见的,从来不是自己,而是别人的欲望."
我看完久久说不出话.一个小学生,竟能从一面镜子看出身份认同的困境.这不就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吗?----用小切口,撬动大主题.
所以啊,家长们,别总盯着孩子"用了什么素材",更要关心他们"怎么用".不是用来背的,是用来想的.你可以陪孩子玩个游戏:选一个人物,让他换种活法.比如"如果诸葛亮不当丞相,去开私塾教书会怎样?""如果曹操专心写诗,不做官呢?"
想象力一开,思维就活了.作文不再是任务,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.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老故事不怕旧,怕的是你用旧眼光看.当我们教会孩子用新鲜的眼睛去看那些熟悉的人物,他们笔下的文字,才会真正"活"过来.
下次孩子再写,别急着纠正"史实错误",先问问:"你是怎么想的?"也许,你会听见一个让你惊喜的答案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