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塘街的黄昏总裹着一层暖融融的甜香,那是巷口王阿婆的糖粥摊飘来的。阿婆的推车刷着朱红色的漆,车头上挂着块旧木牌,写着 “古法糖粥”,旁边的煤炉上,紫铜锅里的粥正咕嘟咕嘟冒着泡,白汽裹着桂花香,飘得满街都是。
第一次喝阿婆的糖粥是初一下学期。那天放学晚了,我攥着空钱包站在摊前,肚子饿得咕咕叫。阿婆见我犹豫,掀开锅盖舀了一勺粥:“丫头,先喝碗垫垫肚子,钱下次再给。” 粥盛在粗瓷碗里,糯米熬得软烂,上面撒着一层亮晶晶的糖桂花,抿一口,甜香从舌尖暖到心里。
从那以后,我成了粥摊的常客。有时放了学,就帮阿婆擦桌子、递碗筷,阿婆总会多给我加一勺豆沙。有次我问她:“阿婆,您卖粥这么辛苦,怎么不多涨点价?” 她正用长勺搅动锅里的粥,蒸汽模糊了她的白发:“都是街坊邻居,还有你们这些学生娃,挣点够花就行,图个热闹。”
去年冬天特别冷,阿婆的手生了冻疮,却还是每天准时出摊。我把妈妈织的手套送给她,她戴上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当天就给我盛了碗加了双份糖桂花的粥。粥的热气熏得我鼻子发酸,看着阿婆在寒风里不停搓手却依旧笑着的样子,我忽然懂了:这碗糖粥的甜,不只是糖和桂花的甜,更是人心底的那份善意。
现在我上了高二,放学路过山塘街,还会去阿婆的摊前坐一会儿。黄昏的光线落在朱红推车上,粥香混着桂花香飘向巷深处,阿婆的笑声和学生娃的打闹声缠在一起,成了山塘街最暖的风景。我想,这份藏在粥香里的温暖,会像山塘河的水一样,一直流淌在我心里。 苏州吴中区小学生语文提优,苏州名校冲刺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20余年辅导经验,每年都有数十个成功案例。
易优作文名师点评:
本文以山塘街糖粥摊为场景,将陌生人的善意融入苏州市井生活。桂花香、粗瓷碗、朱红推车等细节描写生动,让场景极具画面感。通过 “忘带钱”“送手套” 等情节,自然传递温暖主题。不足在于对阿婆的背景交代较少,如为何坚持卖糖粥。建议增加阿婆提及 “年轻时在山塘街学做粥” 的片段,丰富人物形象。整体语言鲜活,充满烟火气,符合高中生写作风格。
数百名学生高考语文提分20分以上,高考语文成为优势学科,咨询报名:181-1815-9898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