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节的苏州总爱落些细碎的雨,每当窗玻璃蒙上一层薄雾,我就会想起平江路的那把油纸伞 —— 那是外婆在我十岁生日时,牵着我的手买回来的。
那天的雨比今天密些,外婆的蓝布衫下摆沾了点青石板的水渍,却把我护得严严实实。我们拐进平江路中段那家挂着 “苏作油纸伞” 木牌的小店时,檐角的雨珠正顺着黛瓦往下滴,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水花。店里的伞架像一片竹林,外婆拿起一把印着拙政园荷花的伞,指尖拂过伞骨:“这是楠木的,结实,能陪你好些年。”
后来每个雨天,我都背着书包、撑着这把伞走在上学路上。伞面的荷花被雨水浸得愈发鲜亮,伞骨温润的触感像外婆的手掌,总能稳稳挡住斜飘的雨丝。有次我不小心把伞骨撞弯了一点,坐在灯下抹眼泪,外婆却笑着拿出砂纸,一点点把变形的地方磨平:“物件和人一样,难免有磕碰,修修就好了。”
去年冬天外婆走后,这把伞就被我收在了衣柜最上层。直到上周整理旧物,我又翻出了它 —— 伞面的荷花依旧鲜活,只是伞骨边缘多了几道我当年没注意到的、细细的打磨痕迹。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,我撑着伞走到平江路,青石板还是当年的模样,小店的木牌在雨雾中轻轻晃动,只是再也没有那个牵着我手的蓝布衫身影。
雨丝落在伞面上,发出沙沙的声响,像外婆从前在耳边的呢喃。我停下脚步,望着巷口的烟雨,忽然明白:有些物件会老去,但藏在里面的爱,会像平江路的青石板一样,历经岁月,依旧温热。
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(TEL:181-1815-9898)
易优作文名师点评:
本文以油纸伞为情感载体,将亲情与平江路地域特色深度融合。雨景、青石板、木牌小店等环境描写贯穿全文,前后呼应,营造出细腻的怀旧氛围。语言质朴真挚,通过磨伞骨等细节刻画外婆形象,情感动人。不足在于对 “我” 与外婆日常相处的细节可再丰富,如增加一次共撑伞逛园林的场景。建议在结尾处加入对油纸伞的传承设想,如未来给妹妹讲伞的故事,深化主题。整体符合高考记叙文要求,情感浓度高。
数百名学生高考语文提分20分以上,高考语文成为优势学科,咨询报名:181-1815-9898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