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说实话,前几天我去参加家长会,正好听见几位妈妈在走廊里发愁:"我家孩子写作文啊,一到历史人物就只会写屈原跳江,李白喝酒,再不然就是爱迪生发明电灯----都写烂了!"旁边一位爸爸接话:"可不是嘛,前天我儿子写'坚持理想',愣是把诸葛亮出山的事抄了一遍,连'三顾茅庐'四个字都写错了." 易优语文培训,(TeL:181-1815-9898)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
我站在一旁听着,忍不住笑了.这不就是典型的"素材荒"吗?学生们不是不会写,而是手里的"弹药"太少,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老面孔,写出来自然干巴巴的,老师看着也头疼. 苏州易优吴老师初中语文高效提分(Tel:181-1815-9898)
其实啊,咱们身边就藏着一座"宝藏级"的作文素材库----.别一听"名著"就皱眉,觉得太难,太远,不适合中学生.恰恰相反,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鲜活,故事跌宕起伏,关键是----拿来写作文,特别"顶用". 苏州易优阅读写作精华课,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不信?今天我就带你打开这座宝库,让你家孩子的作文从此不再"空谈道理",而是有血有肉,有情有理. 小学生语文培训,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</a>
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提分班(TEL:181-1815-9898)有趣、有用、提分快
刘备摔孩子:不只是心疼,更是领导力的体现
你肯定听过"刘备摔阿斗"的典故.很多人小时候听这个故事,第一反应是:"哎哟,这爹也太狠了吧?亲儿子说摔就摔?"可等你长大一点,读得深一点,就会发现----这不是冲动,而是一次高明的情感表达.
苏州小学语文提优培训,就找易优吴老师,20余年辅导经验,数百成功案例。(TEL:181-1815-9898)
当时赵云从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,抱着小阿斗回来.刘备接过孩子,转头就往地上一摔,嘴里还说:"为汝这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!" 苏州易优语文阅读写作培训,家长信赖,学生喜欢。 hTtps://wWw.euzW.net
这话听着吓人,但背后的逻辑特别清晰:他心疼的是人才,而不是只盯着血缘亲情.这一摔,摔出了他对部下的珍视,摔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格局. 易优语文题库,同步教材,真题演练,提分就是快 https://cs.euzW.net
你想想,如果孩子写"责任与担当""团队精神"这类主题,直接拿这个例子一摆,比空喊"我们要团结"有力多了.更妙的是,还能加一句点评:"真正的领导者,不是看谁流的血多,而是看谁的心疼得对."
是不是瞬间高级了?
曹操的复杂:打破"好人坏人"的简单标签
很多孩子一写曹操,张口就是"奸雄""反派""心狠手辣".可你要问他具体怎么"奸",怎么"狠",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.这就是问题所在----我们总喜欢给人物贴标签,却忘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.
曹操会写诗,"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";他会流泪,在郭嘉死后痛哭"奉孝死,乃天丧我也";他也会疑心病发作,梦中杀人,醒来又装作不知.
你看,这个人既大气磅礴,又阴狠多疑;既有诗人的情怀,又有政治家的冷酷.这种复杂性,正是写议论文的绝佳素材.
比如写"人性的多面性"这个主题,曹操就是行走的案例.你可以这样写:"我们常习惯用黑白划分世界,可真实的人生往往在灰度中前行.曹操一边吟诵'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',一边诛杀故友吕伯奢全家----这不是矛盾,而是权力与孤独交织下的真实人性."
这样的句子,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:这孩子,读进去了.
关羽走麦城:英雄的落幕,也是一种成长
孩子们写英雄,总爱写他们风光的时候:关羽温酒斩华雄,张飞喝断长坂桥,赵云单骑救主....可英雄之所以动人,不仅在于他们赢了多少仗,更在于他们如何面对失败.
关羽晚年,骄傲自满,拒绝联姻,轻视东吴,最终失荆州,走麦城,被俘身死.这一段,很多学生避而不谈,觉得"不吉利""丢脸".可恰恰是这段,最有教育意义.
你看,一个曾经"过五关斩六将"的万人敌,最后败在一个"白衣渡江"的计谋下.这不是偶然,而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注脚.
写"谦虚的重要性""骄傲的危害"这类主题时,关羽的结局比任何说教都管用.你可以这样写:"他曾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,却最终倒在自己不肯低头的傲骨之下.英雄的悲剧,往往不是死于敌人之手,而是死于对自己的盲目信任."
这话一出,文章立马有了深度.
小人物也有大光芒:别只盯着主角团
说到,大家眼睛一闭就是刘关张,曹孙刘,诸葛亮司马懿.可你知道吗?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,反而藏着最打动人心的力量.
比如徐庶.他本是刘备的重要谋士,才华横溢,却被曹操用计骗走母亲,不得不离开.临走前,他推荐了诸葛亮,还发誓"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".后来他在曹营,果然一言不发,成了"身在曹营心在汉"的代名词.
这个人物,简直就是"忠诚与无奈"的化身.写"选择的代价""理想与现实的冲突",他比谁都合适.
还有蒋琬,费祎,这些诸葛亮之后的蜀汉重臣.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,却默默撑起了风雨飘摇的蜀国.他们不像姜维那样执着北伐,也不像魏延那样锋芒毕露,但他们稳重务实,才是国家真正的"压舱石".
你可以引导孩子写:"不是所有英雄都站在聚光灯下,有些人,只是安静地站在幕后,把一场即将倾覆的大船,一点点扶正."
这种视角,会让作文脱颖而出.
说到底,写作文最怕的就是"假大空".一写坚持,就是"头悬梁锥刺股";一写爱国,就是"岳飞背上刺字".道理没错,但听得耳朵都起茧了.
而的好处就在于,它提供的是"有温度的历史".每个人物都有动机,有挣扎,有高光,也有陨落.你不用背一堆名言警句,只要读懂一个人,就能写出一段有力量的文字.
我常跟班上的学生说:"你们不必把整本书背下来,但请记住三个你真正理解的人物.当你写'信念'时,能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;写'忍耐'时,能想起司马懿熬死诸葛亮;写'抉择'时,能提起杨修因'鸡肋'送命----那你已经赢了大多数同龄人."
家长们也可以这么做:晚饭后,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一集动画,或者共读一个小故事.不用讲大道理,就问一句:"你觉得他这么做,值不值?""如果你是他,会怎么选?"
讨论的过程,其实就是思维的训练,也是作文素材的积累.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好作文,从来不是靠堆砌华丽词藻,而是靠"有人,有事,有情".而里,从来不缺这些.
下次你家孩子再为抓耳挠腮写不出人物发愁时,不妨轻轻推他一下:"去翻翻那本红皮的吧,里面躺着十几个能帮你拿高分的'隐形助攻'.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