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小学作文)2020年寒假,您的孩子需要读点儿啥?
我在上一篇文章《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》中论述到,我们身边10岁到20岁的孩子,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人格修养方面的问题。
例如:
缺少对生命的尊敬(一遇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);
缺少梦想 (没有理想,没有目标,浑浑噩噩过日子);
对长者不敬,对高见不屑(谁都看不上,啥都听不进);
不懂感恩 也不懂珍惜(以为一切吃穿住用丰富的物质条件都是与生俱来的天经地义的);
缺少朋友也缺少快乐 (没有知心朋友,就只好以电子产品为友)。
很多家长回复我,支持我的观点。
那么,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呢?
我认为应该做两件事情:一是补课,二是吃苦。补什么课呢?补中国历史和经典古籍的课。吃什么苦呢?吃脱离父母 的过分关爱,进入社会独立生活 之苦。今天我先放下“吃苦”不说,先谈谈“补中国历史和经典古籍的课”。
首先,学习中国历史能让孩子们认识社会,认清自己。
现在的孩子,大部分只知道活在当下,只知道自己身边的一点事儿,对历史上更多的人和事知道得太少太少了,所以他们以为,所有的年代都是幸福 美好的;所有的人也都是生来安逸的;遇到问题和事情,该怎么处理也没有一个参照,全凭自己的感觉。所以这些孩子难免显得浅薄和稚嫩。
多学些历史,能让孩子明白,哦,原来以前的人活得不容易啊,还会有人挨饿,甚至还会有战争。
再细致地多学一些历史,能让孩子们明白,人和人之间原来是互相依存的,也是互相竞争的;人各有本事,所以各有各的角色,也各有各的结局。
这样,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思考: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。所以历史是一面镜子,通过这面镜子,人能看清自己,也能看清社会,就是这个道理。
另外,学习中国经典古籍,对培养孩子的人格修养,是很有帮助的。
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,除了史实本身就是珍宝之外,另一个珍宝,就是经典古籍。
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高人和圣人,他们有思想,有仁爱,有感恩,有情义,有担当,有礼数,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以“干货”的形式保存在古籍中。我们读先贤的书就是和先贤交朋友,从先贤那里汲取宝贵精神食粮,而且这些食粮恰恰就是我们的孩子所急需的。
既然学习历史和经典古籍,对我们的孩子帮助这么大,那应该怎么学呢?
首先,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于长知识、长见识和提升人格修养,当然,提高分数也是顺水推舟的必然结果。
比如历史,我们不是为了去参加知识竞赛,所以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年代和名称,我们是为了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,理解发展过程中
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,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
开通【VIP会员】免费查看,点此—>购买会员(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