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学素养 > 文学常识
易优作文网——在“静读”中品味古诗词韵味_文学常识

在“静读”中品味古诗词韵味_文学常识


来源:内部资料  纠错

Word格式下载

全文2300字

在“静读”中品味古诗词韵味_文学常识

  作者:紫溪中学 李云东
  
  【教学设想】
  
  诗词教学,应该抓表达方式中的“结构”与“炼字”,我想,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寸,不能一味灌输文学知识,不能满足于给文学作品贴标签,不能使学生只学到一套套的空洞的理论,却丧失了感动能力、艺术感受力以及对文学的兴趣,甚至本真的天性。所以,在适当技术指导的基础上,我们还应该注重读者的体会。
  
  根据以上的思路,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:学生体会——归纳整理——做题提高。故选择了三首有代表的诗歌进行课堂赏读。第一首《农家望晴》浅显易懂,目的是让学生消除对诗歌赏析的害怕情绪。第二首欧阳修的诗歌《丰乐亭游春》情景交融,学生可以通过关键字对此诗歌进行赏析,并以本诗歌为例进行有序表达。第三首诗歌是年的高考题,设计本环节的教学并不是拔高学生的赏析水平,而是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忧郁的情绪,让他们感受诗歌之中的作者情怀,并让学生养成关注注释的习惯。课堂练习所选的词是陆游的《诉衷情》,本词和课本中的辛词《破阵子》情感表达一致,可进行知识迁移。

中小学生语文题库,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,就来<A hTTps://wEw.euzW.net/yUweNtiku/>易优语文题库</a>


  
  【教学目标】
  
  1、指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用字之妙,体会诗情。
  
  2、指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赏析方法。
  
  3、帮助学生规范答题。
  
  【课时安排】
  
  一课时
  
  【教学设计】
  
  一、导入。
  
 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,寥寥几句,让人感想颇多。例如:“烟笼寒水月笼沙”一句中,一个“笼”字,仿佛让人看到了天地之间充斥着朦胧的感伤,在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傍徨中,发出了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的呐喊。无论是“大漠孤烟直”的雄浑,还是“花自飘零水自流”的伤感,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。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,大家要静静地读,细细品味名句之中的字词之妙,大胆联想,并还要能够表达出你的阅读体会。
提升作文素养,寻找作文素材,就来<A httpS://www.Euzw.net/yuwEnsuyang/>易优作文素养</a>

  
  赏析诗歌最基本的方法:培养语感,品读文字;感受画面,大胆联想;全面感知,探究情感;注意结构,由情看景。
  
  下面,老师展示一首古诗,请同学们静静地看,细细的品,谈谈你最关注的那个字或者是词,说明理由。
  
  二、展示古诗,学生静读。
  
  农家望睛
  
  [唐]雍裕之
  
  尝闻秦地西风雨,为问西风早晚回?
  
  白发老农如鹤立,麦场高处望云开。
  
  【古诗分析】曾经听说秦地刮起了西风下起了雨,我为秦地的百姓问问西风何时停息?白发苍苍的老农像鹤一样独立农田,在麦场高处远眺希望云开雨散。
  
  这首诗值得探究的点是:“白发老农”——说明田间劳作的辛苦,让人顿起对老农的同情之心;“如鹤立”——表达出了农民内心对涝灾的担忧;“望云开”——表达出老农对云开雨散的盼望。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,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,就来<A hTTps://wEw.euzW.net/yUweNtiku/>易优语文题库</a>
  
  (学生品味字词)
  
  小练习:
  
  1、这首诗歌的语言风格是:A、委婉曲笔B、豪放大气C、直白质朴
  
  2.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体现老人什么样的心情?
  
  3.在《农家望晴》和白居易的《观刈麦》中,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?
  
  (教师展示第二首)
  
  下面,老师再展示一首古诗,请同学们自读一遍,细细品味,慢慢品尝,谈谈你最关注的那个字或者是词,说明理由。
  
  丰乐亭游春①(其一)
  
  欧阳修
  
  绿树交加山鸟啼,晴风荡漾落花飞。
  
  鸟歌花舞太守醉。明日酒醒春已归。
  
  【注释】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,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。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,距醉翁亭不远,为欧阳修所建。
作文培训网站推荐,<a https://www.euzW.net>易优作文网</a>

  
  【古诗分析】题目点出了“游春”,说明了写诗的时间,也可以令人想到作者对春天的由衷喜悦。
  
  (学生品味字词)
  
  “绿树交加”,树木交错叠加,显尽生机;“山鸟啼”,动静结合,尽显春天的旺相;“荡漾”两字可以看出春风的温软;“落花”可以看出是暮春了,可见作者的“惜春”之情。最后两句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,“醉”有两醉,一为春意,二为酒,但可见淡淡失落之意,不知为仕途还是暮春,可让人联想翩翩。
  
  小练习:
  
  1.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?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?
  
  2.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  
  (教师展示第三首)
  
  老师再展示一首古诗,请同学们细细品味,慢慢品尝。(可讨论)
提升作文素养,寻找作文素材,就来<A httpS://www.Euzw.net/yuwEnsuyang/>易优作文素养</a>

  
  春日即事(李弥逊)
  
  小雨丝丝欲网春,落花狼藉近黄昏。
  
 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,宿鸟声中自掩门。
  
  [注]①李弥逊(1085-1153),字似之,吴县(今属江苏省苏州市)人,历任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等职。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。②张罗地:指门可罗雀、十分冷落的地方。
  
  【古诗分析】“春日”点明了写诗的时间,春天本来是美好的季节,对于作者来说,却另有苦衷。
  
  “小雨丝丝欲网春”,“丝丝”说明雨不大,朦朦胧胧,笼罩天地,给人一种灰色感觉。“网”字之妙,在于写活了小雨,天地之中小雨笼罩天地,如同一张大网,给人一种朦胧,凄美的感受。“落花狼藉”说明作者的内心的凄凉和忧伤,在这个美好的季节,享受不到春日的温情,反而是内心的苦痛。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“黄昏”——只有“黄昏”这个意象,才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态。“车尘”其实是暗指平时交往的人,因自己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,故而门可罗雀,在寂寞的鸟声之中,独自一人惆怅、无奈、伤感地掩上了门,也反映出志同道合的人实难寻觅,尽显作者孤寂之情。

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,<a https://www.Euzw.net/minifOrm/type_1.html>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</a>


  
  小练习:
  
  1、请对首句中的“网”字进行赏析。
  
  2、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?
  
  三、课堂练习,学生独自完成资料上《诉衷情》的练习,对照答案,简评。
  
  四、布置作业。
  
  完成资料中的两首古诗词的练习。
《在“静读”中品味古诗词韵味_文学常识》由易优作文网(www.euzw.net)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——作文培训,作文投稿,阅读写作能力提升,就来易优作文。

《在“静读”中品味古诗词韵味_文学常识》添加时间:2024-10-12;更新时间:2025-05-04



    2024-10-12-3470
投诉与建议
此页面存在的问题*
违法违规
知识错误
抄袭他人
其他原因
问题描述*
联系方式*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