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三的美术课上,老师给我们介绍吴门画派,投影仪上展示着沈周的《东庄图》和文徵明的《拙政园图》。画里的苏州山水格外亲切 ——《东庄图》里的菜园、池塘,像爷爷家的院子;《拙政园图》里的亭台楼阁、荷花池塘,和我去过的拙政园一模一样。“吴门画派是咱们苏州的骄傲,” 老师指着画说,“沈周、文徵明这些画家,都爱画苏州的山水园林,讲究‘写实’,画里藏着苏州的灵气。” 我看着画里的白墙黛瓦、小桥流水,忽然对吴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课后主动找老师,想跟着学画吴门画。
刚开始学画时,我总画不好山水的层次感。画太湖的远山时,要么颜色太深,像乌云;要么颜色太浅,几乎看不见。老师没有批评我,而是带我们去太湖边写生:“你看远处的山,被水汽笼罩着,是淡淡的青色;近处的山,有石头有树木,颜色要深一些,还要画出纹理。吴门画讲究‘师法自然’,要照着真景画,才能把苏州的灵气画进去。” 我坐在太湖边,看着远处的山、近处的水,还有岸边的芦苇,拿起画笔,一点点调色、勾勒。起初画得还是不好,但我没有放弃,每周都去写生,从太湖到拙政园,从平江路到山塘街,苏州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画影。
有次去拙政园写生,我画的是 “香洲” 景点,远处的山、近处的水,还有船上的栏杆,都尽量照着真景画。画完后,老师走过来,看着我的画说:“进步很大,你把香洲的雅致画出来了,尤其是水面的波纹,像真的一样,有吴门画的味道了。” 听了老师的话,我心里满是骄傲,看着画里的苏州景色,忽然觉得,吴门画不只是一门绘画技巧,更是苏州文化的载体,画里藏着苏州的山水、苏州的灵气,也藏着苏州人的生活。
现在我的书桌上还放着我画的吴门画,有太湖的山水,有拙政园的亭台,每次看到这些画,我都能想起学画的日子。通过学吴门画,我更了解了苏州的文化,知道了沈周、文徵明的故事,也为自己是苏州人而自豪。我想,作为苏州的孩子,我们有责任传承家乡的文化,让吴门画派的灵气,让苏州的魂,一直流传下去。
苏州易优作文名师点评:
优点:1. 以吴门画派为核心,结合美术学习经历,展现苏州的文化底蕴,主题鲜明且富有教育意义;2. 从 “课堂学习” 到 “户外写生”,情节完整,体现出学习吴门画的过程,也展现了苏州的山水园林之美;3. 情感真挚,从 “感兴趣” 到 “自豪”,再到 “想传承”,情感递进自然,表达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。不足:对吴门画派的绘画技法细节描写较少,如未提及 “皴法”“点染” 等专业术语,未能充分展现吴门画的艺术特色。改进建议:可增加 “老师教我用‘披麻皴’画山石,说这种技法能表现出太湖石的纹理,让石头更有立体感” 的描写,让吴门画的艺术元素更丰富,也能体现出学习过程的专业性。
数百名学生成功进入苏州顶尖高中。苏州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培训,咨询报名:181-1815-9898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