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的秋天,是被芦苇染黄的。上周日,外公带我去太湖边的芦苇荡,车刚停下,我就看见一片金黄的芦苇荡,顺着湖岸铺展开,风一吹,像波浪似的起伏,“沙沙” 声里还混着远处的渔歌。
苏州易优吴老师初中语文高效提分(Tel:181-1815-9898)
外公是老渔民,年轻时天天在太湖上打鱼,渔歌唱得极好。我们走进芦苇荡,他捡起一根芦苇杆,折成短笛,吹了段渔歌的调子,声音清亮,和芦苇声应和着。“以前打鱼时,船上的人都靠渔歌打招呼,” 外公笑着说,“比如‘太湖浪打浪,鱼肥米花香’,唱的就是太湖的好。” 苏州易优中考语文培训,吴老师语文课(Tel:181-1815-9898)
我学着外公的样子唱,可调子总跑,要么太高,要么太低。外公没笑我,而是拉着我的手,踩着湖边的石子走:“你看太湖的水,调子要像它一样软,不能急。” 我看着泛着微波的湖水,再试着唱,果然顺了些,虽然还是不熟练,外公却拍着手夸我 “有天赋”。 语文提分好帮手,易优语文题库 https://cs.euzW.net
夕阳西下时,芦苇荡被染成橙红色,远处的渔舟慢慢靠岸,渔歌声越来越近。外公牵着我往回走,我的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渔歌。原来太湖的美,不只是芦苇和湖水,更是这藏在歌声里的、代代相传的水乡情。现在想起那片芦苇荡,耳边总回荡着外公的渔歌,暖暖的,像太湖的阳光。
作文点评:
优点:标题含太湖自然与民俗元素,内容将芦苇荡与渔歌结合,环境描写(夕阳下的芦苇、渔舟)生动,心理描写(学唱渔歌的羞涩与进步)真实,情感真挚。缺点:对渔歌歌词或旋律描写较笼统。改进建议:可增加 “渔歌最后一句拖得长长的,像湖水漫过石子,软软的”,让渔歌元素更具体,增强文化代入感。

激发兴趣、培养能力、提升应试技巧。苏州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,咨询报名:181-1815-98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