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员张峻豪,男,五年级,入学前写人物外貌只会用 “长头发、大眼睛、高鼻子” 等通用词汇:写《我的老师》时,外貌描写只有 “王老师有长头发、大眼睛,很亲切”,读者无法想象老师的具体样子,人物形象模糊,缺乏辨识度。辅导方案聚焦 “外貌描写精准度”:1. 外貌特征观察训练:带他观察身边人(同学、老师),记录 “独特的外貌细节”(如 “老师的眼镜是圆形的,笑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”“同桌的头发有点卷,额前有一缕碎发”);2. 重点描写训练:明确 “外貌描写要选‘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细节’”,比如写 “严厉的爸爸”,重点描写 “爸爸皱眉头时额头的纹路”,而不是通用的 “高个子”。辅导过程中,结合作文主题引导他观察并描写,比如写《我的奶奶》时,带他观察奶奶的手(有老茧、指关节突出)、头发(花白、梳得整整齐齐)、眼睛(眼角有皱纹、笑起来很温和),帮他补充 “奶奶的手很粗糙,指关节有点变形,但每次牵我的时候都很有力;她的头发虽然花白了,但每天都会梳得整整齐齐,还会别一个银色的发卡”。辅导后,张峻豪的《我的同桌》中外貌描写 “我的同桌小宇有一头短短的卷发,额前总有一缕碎发垂下来,他笑的时候会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,看起来很可爱”,人物形象鲜明;后续写人物作文会主动观察 “独特的外貌细节”,再也不用通用词汇,人物辨识度显著提升。
